信然亚太控股(北京)有限公司拟投资年生产2500台加氢站核心设备(氢气压缩机)项目。合作电话:400 110 9566
信然氢能压缩机在整个加氢站设备投资中占比38%
1.2 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
1.2.1项目提出的背景
1、氢能发展背景
碳中和政策给氢能设置了时间点,加速了氢能的发展,我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“碳达峰”,2060年前实现“碳中和”,为了达到这一目标,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也正在向低碳化、清洁化转变。
我们的核心产品(信然氢气压缩机)
氢能有3大优势:发展氢能有利于实现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高比例消纳;有利于实现终端难减排领域的碳中和:有利于早日实现能源独立。氢能规划将成为双碳“1+N”政策体系中的一个,且发布速度较快;氢能将成为碳中和能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,将气、电、热等网络有机联系起来,构建清洁、低碳、安全、高效的能源体系;中国氢能联盟预计到2030年,中国氢气需求量将在终端所有能源体系中占比达5%,到2050年,占比至少达到10%。这就意味着届时氢能源的使用可以减少大概7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,可以说未来氢能源的需求是巨大的。
2、全球氢能应用现状
总体情况:全球氢气产量7000万吨/年,天然气制氢占比48%、石油制氢30%、煤制氢18%、电解水制氢4%,主要应用于化工冶炼、合成氨等领域,逐步拓展到交通、分布式供能、家用热电联产、天然气部分替代、氢冶金等领域。
3、国内外氢能政策
各国发展氢能的诉求:美国是电力供应,欧洲是深度脱碳,日本和韩国是能源安全。2020年底全球16个国家制定了国家氢能战略,还有11个国家正在制定。
美国:分布式供能:利用天然气重整制取氢气,通过燃料电池发电。
德国:利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,将氢气掺入到天然气管道中。
日本:燃料电池车和加氢站(目前燃料电池车近3000辆,加氢站有100多座);家用热电联产ENE-FARM,2018年累计装机已超过30万台。
中国氢能:氢气产能4100万吨/年,产量3342万吨,来源与全球结构不同,煤制氢占比约63%,副产氢约22%,天然气制氢约14%,电解水制氢约1.5%。我国多数氢气用于合成甲醇、合成氨和石油炼化,少量作为工业燃料使用;交通、发电、建筑等领域的消费量目前较小,需求逐步增加。商用车中重卡是当前应用热点,燃料电池车产业链已经形成,1/3央企布局氢能产业:2021年底加氢站运营和在建超200座;发电热电联产在广州大学城(300kw)和辽宁大连营口三证公司也有示范(2MW)。
国内氢能政策:国家高度重视氢能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。国家发改委、能源局、工信部、科技部、财政部等多个部委从产业结构和产业技术出台了多项国家政策,支持氢能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。
2006年-2014年,氢能技术推广阶段;
2014年-2019年,氢能技术产业化阶段;
2019年首次写入《政府工作报告》;2020年写入《能源法》,明确了氢气的能源属性;国家发改委制氢氢能规划;
2019年11月,国务院发改委等15部门发布《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》中提出,推动氢能产业创新、聚集发展,完善氢能制备、储运、加注等设施和服务;
2020年6月,国家能源局发布《2020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》推动储能、氢能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;
2020年9月,财政部等5部门发布《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》,对2020年开始的4年“示范区的氢燃料电池的支持政策进行了初步明确”,主要特点是以奖代补、地方主导、分区推广与产业链支持。
2020年11月,国务院办公厅发布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(2021-2025)》,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;攻克氢能储运、加氢站、车载储氢等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支撑技术。
2021年3月,全国人大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大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刚要》,在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,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,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。
2021年4月国家能源局再发布《2021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》,开展氢能产业试点示范,探索多种技术发展路线和应用路径。
2022年3月,《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(2021-2035)》发布,对氢能在能源体系和产业中的定位、未来发展目标、应用场景都做出了详细规划,为行业发展带来新的动力。
今年下半年提出《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》,至2025年可再生能源制氢产能要达到10-20万吨/年。
在“双碳”目标及规划带动下,几年下半年的绿氢生产和推广更加深入,一方面示范性的大规模绿氢制取项目有望增加;另一方面,工业领域的绿氢需求也有增加,今年电解槽设备销售突破1GW,对应市场规模30-50亿元。2025年电解槽设备的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0亿元。
全国服务热线:400-110-9566; 微信:186-2180-9999; 136-2176-9700; QQ:57179620
北京电话:010-81215819; 010-81215829